打造样板工程塑造建设典范——我市稳步推进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来源:半岛电竞官网    发布时间:2023-12-31 20:20:28


  自2021年5月获评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我市按照“全面补齐排水设施短板、全方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目标,将城市更新与海绵示范城市创建有机结合,围绕水安全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和水资源利用,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水弹性城市样板工程,塑造出北方严寒地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水弹性城市的建设典范。其中,紫气大路沿线改造工程已成功入选国家示范案例。

  我市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项目管理、宣传引导等方面入手,为水弹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既挂帅又出征的水弹性城市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设立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统筹推进立项审批、规划管控、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等所有的环节。另外,组成专家库,对市级重大海绵项目进行审核检查把关,确保全过程严格落实水弹性城市建设的要求。

  完善制度保障。先后印发《海绵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建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和《海绵设施专项验收要点指南》等政策文件,规范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流程,促进海绵产业规范发展。并于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全力保障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稳步实施。

  加强项目管理。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项目联审联批和设置专项资金共管账户等措施,第一时间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解决建设管理过程中的瓶颈问题,逐步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一钱多用”综合效益。截至2022年末,全市233个水弹性城市建设项目,已开工229个,已完工107个,完成投资6.43亿元。

  广泛宣传引导。采取新闻媒体报道、教育培训、业务座谈、发放手册等方式,加深群众对水弹性城市建设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步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面向市民发放问卷603份,满意度超过90%,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强。

  我市以问题为导向,对源头类、管网类、水系类、平台类等项目分类施策,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源头类项目,实现小雨存得住。针对停车空间不足、活动场地欠缺、绿化品质差、排水不畅、设施破损等问题,对48个老旧小区、33处公园广场等实施改造建设,打造高密度社区径流控制和绿色低碳样板,实现了功能完善、景观提升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多重功效。坚持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综合施策,通过缝隙式透水铺装、建设雨水花园、实施渠化改造等措施,打造紫气大路海绵生态景观轴线。

  管网类项目,实现大雨排得出。按照“一点一策”原则,对市区内涝积水点和溢流口进行综合治理,完成英雄大街、兴红路、九经街等街路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26公里,消除红星美凯龙、海丰大街、东吉街等内涝积水点,对市区40公里老旧排水管网进行清淤、疏通和错混接改造,逐步的提升污水收集率,减轻污水处理厂负担,大大降低管网溢流频次,逐步形成干一片、成一片的城市排水系统。

  水系类项目,实现蓄排平衡。以满足百年一遇防洪安全为目标,最大限度减少灰色建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实施南河水环境治理、西湖湿地改造提升、地下水超采治理、建成区上游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工程,加强完善河道水体净化调蓄功能,全方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平台类项目,实现科学管控。开展排水管网普查,建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搭建城市排水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城市排水防涝、污水提质增效、黑臭水体整治、水弹性城市建设管理4个模块,统筹防汛应急管理、“源-网-厂-河”实时监测、海绵城市协同管控等内容,填补了我市排水系统智能化领域空白,实现了河道水系、排水管网、中水管线“一张图”,打造精细化、智能化、动态化、网格化的排水管理模式。

  针对东北地区现实条件,我市注重功能优先、效果优先,探索走出一条节约型内涵式海绵城市建设的新路子。

  循环利用,合理化修缮。对功能缺失、易涝积水、铺装破损严重的路段,采取整体海绵化改造;对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二次利用到城市口袋公园建设及巷路甬路中;充分的利用现有绿地及裸土地面,建设雨水花园,增加调蓄空间。

  节能减排,标准化施工。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引入再生骨料加工技术,将具有“三低”(低成本、低能耗、低维护)优点的建筑垃圾、农作秸秆和营养土有效结合,加工为再生土壤有机质填料,用于雨水花园等雨水滞留设施,提高土壤渗透率,优化雨水净化效果。同时,对于慢行路段,非机动车道面层采用“预拌透水混凝土”;对于人行步道,基层采用“预制装配式透水道路基层”,面层采用“PC透水缝隙式仿石材砖体”,避免了资源浪费。

  创新应用,产学研结合。搭建本地混凝土制品企业与外地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合作平台,带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引入北京建筑大学和长春市政院联合研发的再生骨料等材料,运用到水弹性城市项目建设中,提高生物滞留设施雨水下渗速率,促进植物生长,确保低碳环保效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我市将持续筑牢“国家级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四平海绵城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建设目标。


推荐产品